2002年12月9日 星期一

Le Mari De La Coiffeuse


小男孩回憶說,「原來沒有所謂的失敗,有的只是欲望不夠熾烈,不能堅持」;女理髮師卻覺得,「再熾烈的情愛,都抵不過日子的剝蝕,所以她選擇高潮那一刹那,讓愛結束,讓她的愛人永遠記住她…」

12歲的少男Antoine,每天都站在窗外窺視為大人理髮的女理髮師。小小心靈裡,幻想著她的剃刀,幻想著她的裙擺,更幻想她那快被成熟胴體所撐開的上衣紐扣和上衣鈕扣內的秘密。多年以後,男孩如願和女理髮師Mathilde結為夫妻。兩人平靜的生活裡,瀰漫著激情與瘋狂,終至狂風暴雨來臨的一天,兩人生活開始面臨變化…

當代著名的法國導演派提斯勒貢,1947年11月12日出生,是個土生土長的巴黎人,畢業於國際馳名、培育過包括安哲羅普洛斯等國際導演的法國高等電影學院IDHEC。不過當他從學校畢業之後,卻沒有馬上投入電影工作,反而當起漫畫家來,替法國的「Pilote」雜誌畫卡通,但另一方面也開始拍攝一些傳奇卡通短片。這些經驗為他日後相當風格化的喜劇片品牌,豎立起獨樹一格的幽默感。從75年的處女作「Les Veces Etaient Fermes de L'Interieur」到83年的「Circulez Y'a Rien a Voir」,這一段期間內所執導的多部喜劇片不但讓他名利雙收,也建立起他和法國男星米榭布朗Michel Blanc長久的合作關係。

不過一向拒絕被歸類定型的派提斯勒貢,1985年他拍攝的動作喜劇片「Les Specialistes」(The Professionals) 是他試圖轉型的開端,果然這部電影成為他最賣座的影片之一,也讓他有機會嘗試他一直想拍的公路電影。於是87年他拍了「協力車」Tandem,內容描述兩個男性之間的情誼,成為勒貢的電影裡常常出現的主題;而片中男主角之一的瘋瘋癲癲,也演變為他下兩部電影的題材:不論是對謀殺或單戀的瘋狂,或是在性慾上的偏執,從探討瘋子、性別問題到悄悄解構人類智慧文明,使他成為法國倍受尊崇的導演之一。

其中一部是由坎城影后桑德琳波奈兒和米榭布朗主演的「Monsieur Hire」(Mr. Hire),讓勒貢獲得坎城影展和凱薩獎雙料入圍而聲名大噪;該片以一個謀殺案為故事背景,探討人性關於性、執迷和慾望的黑暗面,獲得影評相當的推崇。另一部則是92年將他的大名變得更廣為人知的「理髮師的情人」The Hairdresser's Husband,故事描述一個男人娶了一個理髮師,只為了滿足他兒時的夢想;該片延續勒貢關於慾望和逐漸陷入瘋狂時不停對話的主題,同樣獲得影評一面倒的讚譽。

93年他趁勝推出「探戈」Tango,一部關於一個丈夫心想只要把太太除掉就能幸福過一生的黑色喜劇,主題仍舊探討瘋狂、性慾和男性情誼,再度叫好又叫座。然而他接下來的兩部片94年的「伊鳳的香水」Le Parfum d'Yvonne及96年的「大公爵」Les Grands Ducs,不論票房和評價卻都不盡理想。直到96年他的「荒誕無稽」Ridicule這部探討權利和社會表面功夫的18世紀宮廷喜劇片,為他帶來坎城影展開幕片、凱薩獎四項大獎及奧斯卡、金球獎雙料外語片提名的超級風光成績,派提斯勒貢終於又重回賣座電影大師的行列。接下來的兩部片子98年的「1/2的機會」Half a Chance以及99年的「玩真的」The Girl on the Bridge,他都和法國最出名的歌手演員凡妮莎帕哈迪Vanessa Paradis(美國男星強尼戴普的太太)合作,其中「1/2的機會」這部動作片找來'60年代法國兩位當紅小生亞蘭德倫和尚保羅貝蒙多Jean-Paul Belmondo重現昔日雄風。而「玩真的」則讓他和法國首席影帝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結下了在「雪地裡的情人」再次合作的精采機緣。

接著在2001年,勒貢和丹尼爾奧圖、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以及名導演庫斯托力卡Emir Kusturica合作「雪地裡的情人」La Veuve de Saint-Pierre,透過煙霧迷濛的北方小島,壯闊絕美的畫面,上演一齣探討死刑,以及超乎感官的三角愛情關係與生命糾葛,細微而深刻的情感,對比於白雪靄靄的廣大天地,更顯真愛的狂愛與執著。風格多樣的勒貢,從賣座喜劇導演一直到刻畫凡人對於愛情、慾望的追求與極限,勒貢不僅在票房上一直表現不錯,在影片內涵與藝術成就上,勒貢也一直表現出相當優越的水準,尤其細膩的攝影風格、準確的剪接技巧以及典雅的敘事手法,全然塑造出法國浪漫主義的極致。

很久以前,也是青春期的歲月,看了這部電影,隨著Antoine12歲的眼眸,在鏡頭細微的移動、搖擺、轉變中,我們緩緩瀏覽著女理髮師白色制服下的成熟胴體,粉嫩飽滿的乳房,圓潤豐腴的臀腿,若隱若現停留在我們慾望初起的腦袋中,久久難以釋懷。每個青少年,在他成長的過程,總會面對身體的變化和慾望的流洩,某個朋友告訴我,她三年的高中生活一直沈醉在女子高中前公車站排下等車的男孩,他高高的、瘦瘦的、穿著洗白的襯衫,很像小說裡走出的男孩。也有個朋友,他笑著跟我說,他國中就一直很喜歡站在講臺上的年輕女老師,尤其是夏天炎熱潮濕的空氣中,老師腋下略為泛濕的神秘地帶,陪伴著他度過三年的國中歲月。

每個男孩女孩,似乎都會經歷過這段說是青澀懵懂,或說是徬徨不知去從的生命,當性別與性徵開始逐漸出現意義時,少年的世界,也開始出現許多灰色迷離的問號與驚嘆號。

每每回憶少年時,突然會想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的小四、愛情來了裡面的麵包師傅,還有理髮師的情人裡的Antoine。同樣面對隱藏在少年心底蠢蠢欲動對於性和身體初初的衝動,小四選擇手刃小莉,告別青春期最美的愛情故事,麵包師傅和隱形人度過了許多悲傷而難堪的生命,而Antoine,成熟的理髮師意外死去之後,他保留著心中的某種秘密,持續尋找美麗的維納斯。總覺得,青春期的愛戀總是純粹而簡單的,不太多的雜質,不太多的世俗禮範,只有一個熱情而勇於嘗試的心靈,精采的發亮著。

而愛情到底是什麼,Antoine說「原來沒有所謂的失敗,有的只是欲望不夠熾烈,不能堅持…」,Mathilde認為「再熾烈的情愛,都抵不過日子的剝蝕…」,Antoine不停地在兩人的愛情關係中尋找激情與樂趣,一種接著一種…,Mathilde卻在一種接著一種的高潮中,越發地感受某天愛情由狂熱變冷漠的悄悄逼近,愛情的極限,在他們的生命中,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故事最後或許是悲傷的,但是Antoine和Mathilde卻在他們的愛情中,堅決貫徹了他們的信仰,使得整個愛情除了在性與愛之外,散發著更高的精神層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