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寓言故事,一隻蠍子要渡河,遇到一隻青蛙,蠍子因為不諳水性,所以請求青蛙載他渡河。青蛙搖搖頭拒絕了:「你是一隻毒蠍子,我載你過河的同時,可能會被螫死,危及生命的事,我無法答應!」蠍子笑笑說:「我若在渡河的過程中螫了你,你沈入水中我也同歸於盡,這樣不合常理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你可以放心。」青蛙聽後覺得有道理,就載了蠍子過河。但怎奈才到河的一半,蠍子冷不防的把沾有毒液的刺紮入青蛙的身體裡,青蛙在中毒後全身僵硬,逐漸下沈之時不解的問蠍子:「我死了,你也別想活命,為何要螫我?」蠍子淡淡的說:「It is my nature !」
佛格斯和女友加德是北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一天加德等人綁架了一名英軍黑人士兵喬迪,由佛雷格看守。等待適當時機,用他來交換被英國政府關押的戰友。關押地點是一處偏僻小山村,兩人在朝夕相處中什麽都談,從種族偏見到民族獨立,在這樣的深談中佛格斯和喬迪成了知心人。後來喬迪在逃跑時身亡,佛格斯叛離組織來到倫敦,找到喬迪曾經提起過的女友迪爾並愛上了這位性感的長髮美女。當他親近迪爾時,竟然發現迪爾並不是一個女人。
1950年生於愛爾蘭的Neil Jordan,是這十年來西方影壇相當受矚目的英國導演之一,他和大部分成名的英國導演一樣,前幾部作品「Excalib- ur」、「天使」Angel,1982、「與狼群相伴」The Company of Wolves,1984、「蒙娜麗莎」Monalisa,1986、「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1992,雖然製片經費均屬於小成本製作,演員也多半不是有名的超級巨星(但卻都是英國本土硬底子演員),但是討論的議題十分創意大膽,導演和編劇的個人風格也相當強烈,因此當「亂世浮生」引起全世界影壇的注目之後,Neil Jordan也在1994年以「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正式進軍好萊塢。
接著1996年,Neil Jordan以北愛爾蘭的民族英雄Michael Collins為主角,拍攝了「豪情本色」Michael Collins,為他拿到威尼斯影展的大獎。雖然在藝術成就上Neil Jordan一直受到影評人的肯定,但是在票房上即使和Tom Cruise、Brad Pitt或Julia Roberts等大牌明星合作仍然一再失利,這也讓Neil Jordan重新回歸到小成本製片的環境中創作。99年,擅長編劇的Neil Jordan改編愛爾蘭極受歡迎的作家派屈克麥凱柏所寫的小說「屠夫男孩/悲歡歲月」,他以喜趣風格包裝冷酷的批判,在略為聳動誇張的情節鋪陳中,展現出相當的政治敏感度與社會觀察面。這種充滿人性關懷與社會批判的導演風格,不但為他拿下當年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也似乎讓人感受到「The Crying Games」裡的Neil Jordan又回來了。
遊走於主流與非主流的創作環境間,從第一部電影「Excalib- ur」一直到最近改編自英國作家葛蘭葛林(Graham Greene)的小說「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的同名電影,Neil Jordan擅長於改編小說,在影像中不停嘗試各種的題材,並且一直以溫暖的人性和強烈的社會意識著名。雖然偶而會感受他在好萊塢製片體制下水土不服有志難伸的困窘難堪,然而大體上而言,Neil Jordan一直保持著水準以上的導演功力。而他對愛情的論點,不管是The Crying Games裡的異性與同性間的愛戀,「夜訪吸血鬼」裡無性別的愛情,或是「愛情的盡頭」裡痴心苦戀的男男女女,Neil Jordan也常常周游在忌妒、佔有與奉獻間反覆論証。愛與不愛,分手與不分手,總是經常讓人難以作出完美的抉擇,或許,這就是真愛與人性相互折磨的真實面目。
恐怖主義、反恐運動、恐怖攻擊…這兩年國際社會好像特別流行這個話題,其實恐怖活動一直和人類的歷史息息相關,只要當弱者沒有能力和擁有權利者溝通時,採取激烈報復方式的恐怖活動,就因此誕生。從北愛共和軍、以巴衝突、車臣獨立運動、西藏獨立運動,一直到最近的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嚴重衝突,都有不少的影片討論相關的議題,其中尤其以北愛獨立運動著墨更深,The Crying Games、In the Name of Father或是Michael Collins等等,這些電影除了批判政治上的問題,他們總是喜歡透過愛情、親情或友情的角度上,討論人性的本質,以及生活面臨變化時的情形,這個部分對比於現實或人們的冷酷,反而更顯得情感的珍貴。
「The Crying Games」從一個深層的角度展示人性這一個主題,透過厭倦暴力與暗殺的恐怖分子佛格斯的遭遇,對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政治錯誤進行譴責,處處瀰漫著人們對於社會現實的無奈和無助,以及對於人性和自我的追求。另外在人性情感的部分,Neil Jordan很技巧地利用性別曖昧不明的角度,反映出人類自我設限的問題,政治分敵我、愛情難道也分男女嗎?戴爾游走在兩性之間,佛格斯則是游走在政治正確的兩邊,性別或政治的界線是天生的設限,或是人們因為不同的觀念而給予的限制?戴爾重複好多次的那句「It's my Nature」,看似簡單,但對於同性戀、變裝者或等等被社會歧視邊緣的人們,卻蘊涵了無可比擬的深層意義。
愛可以跨越性別的陌生,瞭解可以超越政治的對立,在「The Crying Games」裡,愛與和平,溝通與瞭解,似乎成了本片最重要的內涵,緩緩流動在每雙渴望前進的眼睛裡,明朗而動人。
2002年11月28日 星期四
The Crying Games
張貼者:
尚恩
於
11/28/2002
標籤: 影像失焦姿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