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4日 星期一

2001十大,好一個愛的鼓勵─1976,愛的鼓勵

1976─愛的鼓勵(實幹文化)
Produced by 1976

聽著1976,永遠有種莫名的感動,永遠有種不得不將他的每一個聲音,每一個文字,甚至每一個呼吸,全都刻印進自己的腦袋裡。這是1976的音樂。

在某個不小心的午後,接到同學的電話,「快去買1976,超屌的。」自此之後,這一個和我相同出生年代的名字,就留在我的耳朵裡,難以釋懷。主唱陳瑞凱,我一直認為是台灣音樂界最被市場低估的創作人。從「1976-1」、「方向感」,一直到2001發行的「愛的鼓勵」,他在音樂上的敏感,大概是近期所有年輕創作人所難匹敵的,而且他的文字更是一流功力,簡單的幾句話,就每每讓人流連在城市孤獨與冷漠間,無法自拔。

曾經在離開台北的夜晚,一個晚上播放著巴奈和1976的音樂,你會很驚訝的發現,竟然創造出一種人類心靈底處,最渴望關懷、最渴望擁抱的慾望空間。

這樣的感染力,尤其在1976的Live場,更是讓你身陷其中。

雖然朋友和我有一個共識,這張「愛的鼓勵」和前兩張比較起來,概念的確有點遜色,在音樂風格上面,前半張專輯承襲他們以往混重原味十足的英式搖滾,後半張則是調入電子迷幻的深淵中。不過整張專輯的風格,還是維持著疏離的憂傷美感,而且不管錄音、Mix等後製品質,也都比「方向感」要來的精緻。另外新成員林昱光和陳必綺的加入,也讓1976原本較偏向搖滾的原始曲風,多了一點電子的氣味,以及大量的華麗音素。這樣的轉變,不知道其他的1976迷會不會喜歡,但對我來說,能讓音樂有更多面貌,能讓創意有更多空間,這又何樂而不為,而且不管1976加進了多少新的東西,從第一首歌到最後一首歌,1976濃厚的城市、文藝、或是深入心靈的呢喃,卻一點都沒有改變,反而增添了更多豐富的情境與想像空間。

從第一首歌「解開快樂的密碼」,細細地聆聽歌詞內容,真的會讓人大呼過癮,原來整張專輯所有的東西,已經隱藏在這篇密碼中了。聽1976音樂習慣的朋友,一聽到這首電子迷幻的音樂,一定有些不適應,文藝男孩們怎麼變成迷幻頹廢男了。快樂,開心,這些我們整天追求的情緒,在阿凱的聲音和迷幻音樂交織的氛圍中,卻變成一連串憂傷的呢喃。快樂、開心、快樂、開心…你們究竟在哪裡。

由果要聽本年度最朗朗上口或是最能感染耳朵的搖滾樂,我一定會挑「愛的鼓勵」這首歌,剛結束一連串無意識的呢喃之後,1976馬上就送來開朗痛快的鼓擊,時空拉回80年度初期的學生party,一群人大喊LoveLikeNeed,就像YMCA一樣舒服暢快。阿凱用很簡單很直覺的快樂開心,去output這首歌曲,在貝斯、’
鍵盤、drum和掌聲的連續狂歡中,給1976一個優美的愛的鼓勵吧!

「明天」裡面的「不再開口閉口倔強的安全感…」,「繼續」裡面的「漸漸清楚,清楚我失去的安全感…」,「陽光男孩躁鬱症」裡的「不要再提什麼感覺,感覺這個神秘的字眼,提了太多會沒有感覺…」。這些間雜在音樂裡的文字,在音樂的漂流中,總是會打到身體裡面的某個位置,讓人漸漸失去站立的勇氣。也許這個時期的1976不再像過去的兼具陽光與哲學省思的開朗個性,跌落了一種自我設限的悲傷世界,雖然自溺,卻有他的獨特美感。整個懷傷的氣息,在「晴天娃娃」中猛然爆發,跟著音樂的線索,我們也回到了17歲的某個下午,I meet a lovely doll in the lovely rainy day。

其中的「陽光男孩躁鬱症」,聽起來真的很爽,尤其對我這個有點躁鬱症的男生而言,你真的可以感受到音樂裡面無時無刻的躁鬱不安,而情緒隨之起舞。「而沒來由的躁鬱又開始,開..開始在作祟,打算侵蝕我的一天,搖滾樂快點救救我」,啊…痛快。

在專輯發行前,阿凱說他們的新專輯會有一些改變。終於從「夜」開始,迷幻的電子元素穿梭在1976間,變成更為憂傷自溺的聲音空間,就像身處於一個瀰漫著煙味裊裊直上的小Pub,舞台下的男男女女悲傷地擁抱著對方,眼神透露出無助心碎的落寞,而1976,正在舞台上緩慢地唱著他們的音樂,而燈光,昏黃地只剩下黑暗來襲前的最後一點掙扎,而靈魂,就在這點光暈中,相互取暖。

聽完了1976的音樂,總是有許多傷心,在我工作的電台裡,從來沒有播過他們的歌曲,相信,在其他商業音樂電台,對於這種缺乏五大或石頭背書的音樂,播出管道也有限吧。也許回到聲音的本質,去除所有商業包裝,我們才會更清楚地聽見真正的音樂吧。

另外,從音樂市場的角度來看,台灣有太多的獨立製作,因為發行管道的問題,而失去了發聲的機會。角頭做了成功的實驗,不過其他的獨立音樂呢。有了完整的市場機制和競爭環境,才可能create出更多更好的音樂品質,台灣的流行音樂,也才有更多發展的空間,是吧。

總之,給1976這群愛音樂的大孩子們,一個響亮的愛的鼓勵吧。

沒有留言: